(示意圖/Pixabay)
台南一名老翁因腦梗塞導致意識混亂、下肢體乏力行動不便,身體活動功能需協助,同時為中度失智身心障礙者及具低收入戶三款身分,生活無法自理,於111年3月18日起由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安置迄今,安置費用每月2.2萬元,社會局要求女兒負起扶養義務。不過,女兒揭開辛酸童年,提出免除扶養義務之訴。
根據判決書,老翁女兒主張,父母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即感情不睦,爸爸於母親懷孕期間,僅因200元發生口角而對其動粗,導致早產並遺有身心障礙之後遺症,且自己出生後,爸爸僅於母親坐月子期間探視過一次,隨後即不聞不問,從未照料過半次,且他平時不務正業,從未負擔分毫撫育費用。
女兒指控,爸爸後因案入獄,而未曾探視、關心或扶養自己,父母於民國95年12月29日離婚後,即由母親單獨行使負擔權利義務,其工作賺取生活費將她一手帶大,自己自那時開始,即與父親斷絕一切聯繫,對方在她的成長過程完全缺席,2人也無任何感情,幾乎無任何互動,聲請免除扶養義務。
台南地院審酌,老翁於女兒尚未成年時,對於孩子負有扶養義務,他卻無正當理由未善盡扶養義務,情節堪屬重大,現命子女負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聲請人主張應免除其對於相對人之扶養義務,自屬有據。從而,聲請人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之規定,請求免除其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應予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