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張網2/從竊物少女到美容店長 她不敢想沒遇見社工人生有多慘

蘆少「畢業生」花花來自破碎家庭,少女時期待過多個寄養家庭,曾不斷偷竊發洩內心的不安全感。(圖/劉耿豪攝)

蘆少「畢業生」花花來自破碎家庭,少女時期待過多個寄養家庭,曾不斷偷竊發洩內心的不安全感。(圖/劉耿豪攝)

新北市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是當地「少年的最後一張網」角色,負責照顧三蘆地區被社工和學校體制排斥的孩子,許多青少年在此得到新生,26歲的花花(化名)就是這裡的「畢業生」,她曾輾轉於多個寄宿家庭,年少時更因心中的龐大不安全感而開始四處偷竊,所幸在社工高珮熏的陪伴下逐漸走回正軌,花花則期盼用自己的故事帶給其他迷途中的孩子力量。

花花回憶,國中時期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蘆洲少年福利服務中心,蘆少在據點內營造溫馨氛圍,有廚房提供晚餐外,還有K歌室、電競房和拳擊間等各種休閒空間,每天晚上都有許多10多歲的孩子在此玩得不亦樂乎,她起初是抱著「來玩」的心情加入,在社工日復一日的陪伴中感受到動人的溫暖。

花花提到,父親長期家暴和酗酒,母親在她出生沒多久後便不堪暴行離家,她與哥哥只能輾轉於多個寄宿家庭中,但哥哥有一天也突然消失,她自覺舉目無親,只能透過不斷的偷竊以慰藉心中的安全感。

「什麼都偷,我覺得我應該有卻沒有的都偷。」花花回憶,寄養家庭雖有提供物質支持,但她始終認為「這是寄媽給的」,抱持「雖時都會被收回」的不確定性,因而會偷拿同學或朋友的各種物件,小自髮圈文具,大到化妝品或衣物,也因此備受師長和其他社工的冷眼,直到遇見高珮熏才讓她重新學會信任。

「會開始相信珮珮(高珮熏),是因為我發現不論自己怎麼說謊,她都會相信。」花花說,她自幼遠離父母,自認「連爸媽都不愛,有誰會愛我」,但她發現高珮熏會相信她的一切說法,投注大量時間傾聽她說的每一句話並銘記在心。

蘆少經常帶著少年們出遊,鼓勵他們從事正當休閒活動,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讓少年感受到溫暖。(圖/翻攝蘆少臉書)
蘆少經常帶著少年們出遊,鼓勵他們從事正當休閒活動,在日復一日的陪伴中讓少年感受到溫暖。(圖/翻攝蘆少臉書)

花花提到,高珮熏願意陪她逛街、散步和唱歌,而她當時因無人教導而不擅長清洗內衣褲,高珮熏發現後還會手把手的教導她清潔,她逐漸發現高珮熏似乎是位「不一樣的大人」,當不安全感逐漸消散後,偷竊和說謊的行為也就慢慢改善。

而花花國中畢業後選擇進入技職體系,開始學習美容美髮,並在理髮店打工擔任學徒,但寄養家庭的孩子到了18歲,就得離家並自食其力,她在高中時就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甚至在未成年前就到八大行業上班,高珮熏發現後及時通報,這才讓她遠離複雜環境。

想到自己不斷偷竊和說謊的少女時代,花花忍不住紅了眼眶,更感謝高珮熏以溫暖與陪伴給她力量。(圖/劉耿豪攝)
想到自己不斷偷竊和說謊的少女時代,花花忍不住紅了眼眶,更感謝高珮熏以溫暖與陪伴給她力量。(圖/劉耿豪攝)

「如果沒有遇見珮珮,我的人生應該會滿慘的。」花花哽咽表示,她畢業後不斷工作,目前憑藉積蓄開創一間屬於自己的美容護理店,憑藉專業服務和細緻手法深得客人喜愛,如今生活逐漸穩定,她與高珮熏及蘆少社工也保持密切聯絡,並積極參與蘆少的活動,期望用自己故事給迷途中的孩子力量。

高珮熏提到,大眾時常會將行為偏差的少年定義成「壞孩子」,卻會忽略他們背後的家庭問題,往往是因無人教導或沒人關心才會長成「不被社會喜歡的樣子」,但有些孩子想要改變,而改變往往需要時間,期盼大眾能多給他們一些關懷和包容,讓他們能擺脫歧視,重新擁有回歸社會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