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著西裝手持麥克風者)主持「北泰雅區域特定計畫」會議,強調未來《國土計畫法》上路後,有望通案落實原住民居住正義。(圖/報系資料照)
準總統賴清德礦宅爭議,選後1個月仍未有效處理,國土署拋出想法試水溫,期望廢礦區住宅比照2019年已上路的《北泰雅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也同時輔導原住民族土地與建物走向合法,然而違建爭議似乎很難自此一勞永逸。
國土署國土計畫組副組長廖文弘向CTWANT記者表示,《北泰雅》計畫領先全國700多個原住民部落,將位於新竹縣尖石與五峰鄉的這些農牧用地變更為分成鎮西堡與司馬庫斯2大區塊,這些土地原地目多屬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的農牧或水保用地,因生存需要,被居民拿來大量開發成民宿與商店,而依原本《區域計畫法》規定,這些地方無法辦理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合法無望,商店又因搶客等糾紛彼此惡性檢舉,政府必須出手處理。
廖文弘說明,慶幸的是2025年即將上路的《國土計畫法》規定,只要涉及原住民族土地與海域的國土,可以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各原民部落將可望比照鎮西堡與司馬庫斯合法途徑處理。目前評估會2016年5月01日前已存在的既存建物,將在2025年4月30日和《國土計畫法》一同上路並合法化,包含申請建築執照等都有依準。
廖文弘說明,原民會基於照顧族人立場,希望永遠放寬新建與修繕房屋合法化這條路,讓族人回鄉經營小本生意,但這項要求實在無法對於全台746個原住民部落交代,目前國土署只能承諾在2016年5月前的既存建物「拚」合法。而無論《國土計畫法》第23條最後是否取得共識,「明年4月30日就是隨之上路了」,屆時有望將全台2016年5月前既存原民建築就地合法,而近期的(新建物)恐將只能由縣市政府依照規定「造冊違建列管」。
對此,新竹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次長廖奎智表示,《北泰雅》計畫立意良善,國土署願意處理是好事,可惜自己在新竹縣建設單位服務這麼多年,不少實務建議都沒被國土署採納,感覺為德不卒「不太尊重原住民」。以本次處理鎮西堡、司馬庫斯二部落為例,主要以營利的民宿為整頓對象,美其名是國土署謹慎務實不畫大餅,但新建物也將無望合法;近年旅宿業受高度關注,年輕一輩不希望遊走灰色地帶,如果《國土計畫法》第23條未能取得共識,新法上路就等於宣告2016年5月後的新建物都是違建,阻斷年輕人回鄉發展的可能。
廖奎智分析,這類原鄉居住地都屬非都市土地,以新竹縣造冊就有1,000多棟現有房屋,鄰近苗栗縣則高達3,000多棟。地方大多希望能畫定成第四類農業發展地區,也就是讓既有建築造冊認定為類似平地農村「老丙建」並合法化,同時也能從事雜貨買賣、小型旅宿等生意的小型商圈,讓原生青年願意返鄉工作,帶動地方創生「這不是當初行政院長賴清德全力支持的嗎」?
廖奎智感嘆,國土署老把地方居民想成會將土地轉賣平地人牟利「防範心態為重」,因此在《國土計畫法》中,封殺原住民持有土地合法化的途徑。其實只要限制不准設定抵押給外地人,就能有效避免遭人頭借名登記,讓外界大舉入侵部落營利的問題。2019年便有判例,即使原住民保留地曾被合意設定抵押,最高法院也已經判定無效,實在不必擔心。